武当特产 / 十堰特产网

房县黄酒

admin 1556

房县黄酒是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特产,该地区有句俗话:没有黄酒不成席,白酒再好不稀奇。房县黄酒是房县人逢年过节必备的待客之物,在日常生活中,尤其婚丧嫁娶时,不可或缺,几乎成了一种依赖。

152333143811887c11df05e.jpg

黄酒特点

房县黄酒属半甜型,色玉白或微黄,酒性温和、酒味甘醇、绵长,有一种特殊的馨香,鲜甜可口,喝不赘头,有通经养颜,养脾扶肝,舒筋活血、提神、御寒、增进食欲、健体强身、延年益寿之功效。

说起黄酒,大多数想到的是绍兴黄酒。但在湖北十堰的深山之中,“养在深闺人未识”的房县黄酒,比绍兴黄酒还要早400多年。相传唐中宗李显被贬为庐陵王时,将宫廷中的酿酒秘方带到房陵。宫廷酿制秘方与本地的矿泉水、糯米和小曲完美结合,先进的酿酒技术,结合房县独特的自然气候、水土资源及大气微生物菌群,造就了房县黄酒的独特品质。

房县黄酒的水,取自于神农架著名的“青峰大断裂带”上,来自4000米以下地质断层,富含氡、锶等20余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,常年水温保持在37.7℃,医疗、饮用、沐浴效果均佳,被誉为“中华泉水之冠”。

房县黄酒采用小酒曲,是用蓼子花 (一种专用植物),掺兑米粉(将泡胀的饭米碾成粉)、甘草粉及曲母粉一起拌匀做成,曲中含有根霉、曲霉和酵母等多种菌和天然中草药成分。酒曲的催化,生物催化作用可以让酒更香醇。

产地介绍

房县处于神农架林区,古称“房陵”,是全国著名的“木耳之乡”、 “黄酒之乡”。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。夏季湿润多雨,冬季温和少雨。全年日照时数1858.3 小时,昼夜温差大,这里所产的糯米往往更甜更糯。房县黄酒用的都是纯糯米,不含任何其他的大米,所以这里酿制的黄酒是纯净的养生酒。

房县交通四塞,环境优美,不受现代工业的污染,房县人都以房县黄酒为傲,几乎家家户户会酿制黄酒。黄酒的酿制工艺从大唐流传至今,已经不仅仅是一杯酒这么单纯,更多的是一种文化,一种沉醉在酒香中的情怀。

主要功效

黄酒是医药上很重要的辅料或“药引子”。中药处方中常用黄酒浸泡、烧煮、蒸炙一些中草药或调制药丸及各种药酒,据统计有70多种药酒需用黄酒作酒基配制。能够促进血液循环,补血养颜。

黄酒的另一功能是调料。黄酒酒精含量适中,味香浓郁,富含氨基酸等呈味物质,人们都喜欢用黄酒作佐料,在烹制荤菜时,特别是羊肉、鲜鱼时加入少许,不仅可以去腥膻还能使得黄酒能发挥出更好的功效。

特产故事

周宣王时,楚王派房陵人尹吉甫(周朝太师《诗经》作者)作为使者向周宣王进贡,尹吉甫带了一罈房陵人自产的“白茅”(黄酒)献给周宣王,宝物呈上殿开罈满殿香,周宣王尝了一口,大赞其美,遂封为“封疆御酒”。并派人把房陵每年供送的“白茅”用大小不等的罈子分装,依“白茅”封疆土,奖诸侯,并任尹吉甫作太师,扶朝政。后来,尹吉甫成为“文能治国,武能安邦”的一代伟人。

汉朝时,房陵黄酒广为普及,成为达官贵人的随葬品, 1974年房县七里河出土的汉墓中,发现大量的装黄酒的酒具,其中一个大罈子仍保留有当时的黄酒。

房陵黄酒,盛于唐朝。唐嗣圣元年(公元684年)则天武后僭位,废唐中宗李显为庐陵王。庐陵王贬房州(今房县),带有皇宫御用工匠720名,这就是所谓庐陵王带七百工匠来房州的传说。

清乾隆53年编撰的《房县志》载,“房县人皆爱喝黄酒,一人喝十几碗不算稀奇。大多喝酒后皆不食饭,有至晚喝到天明者。”

上世纪30年代,房县西关几乎家家门前摆大瓦缸,上搭一洁净白纱布,压一木板,扣一窑碗,行人渴了饿了,掏几个铜板,舀上一海碗黄酒,立而饮之,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“黄酒街”。

上一篇:武当灵芝

下一篇:房县黑木耳